職涯導航
翻譯學的發展願景
傳統翻譯之研究或推行,多以語言或文學領域為重心,訓練亦以提昇個人相關才識能力為主。然而,翻譯研究宜以更高遠之願景為指引。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,國際競爭日益激烈,不同語言之間互動更加頻繁。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,資訊網路的發達,翻譯活動日趨多元。因此,未來翻譯研究的目標,需注重文化、科技、產業政策等層面,結合文學、語言學、文化研究、心理學、資訊科學、傳播學、經濟學、管理學及社會學等學科,透過翻譯學的跨領域發展,提升翻譯學研究品質,拓展翻譯研究視野。
發展目標與方向
本所的近期發展目標,為透過延攬優秀年輕翻譯學者、與中研院文哲所合作研究計畫、透過與國內外翻譯系所進行實質之學術交流,並在本所現有口筆譯實務的良好基礎下,積極推展強化口筆譯理論與翻譯學的學術研究。其次為推展本校之翻譯學程,並積極參與制定國家翻譯師認證制度,例如建置本校中英口筆譯翻譯學程,與推展本所辦理口筆譯專業考試經驗。較長遠的規劃則是開設其他語種口筆譯課程、設立口筆譯研究中心,並發行學術研究期刊,推展國家經典外譯計畫。為達此目標,可整合本校法語中心、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資源設置中法組口筆譯課程,建議籌設口筆譯研究中心,發行學術期刊,集結本所全體師生(含畢業校友)推展國家經典外譯計畫。當前的主要發展方向有四:
(一)口筆譯理論研究
近代翻譯理論多在歐美國家發展,事實上,中國自漢唐與域外開始交流以來,不僅已有譯書之專業,且亦發展出特有之翻譯理論;現在作翻譯研究,對中國特有之翻譯理論不可忽視,且宜深入探究,以期理論之完整周延。本所將於未來積極加強此方向之研究,聘請知名學者加入陣容,以提升相關研究之水準。
(二)口筆譯專業訓練
本所課程介紹口筆譯產業以及口筆譯技巧與實務,搭配課堂實作演練,使學生具備對翻譯的基本認識、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與繼續進修的興趣。筆譯訓練內容除了翻譯技巧的討論之外,還包括翻譯的原則:如何分析文本功能,如何選擇翻譯策略,如何評價翻譯等。口譯訓練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訓練學生中譯英同步口譯的基本功,透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精修同步口譯技能、累積專業知識領域並認識口譯市場。
(三)口筆譯師資培訓
本校一向以師資培訓見長,本所課程方向之一,即為口筆譯教學理論之研究。在本校深厚的教育課程基礎上,本所的口筆譯教學科目將走向電腦數位化。從平行語料庫之建立、翻譯記憶系統之規劃使用、網路資源之開發使用,均將有助於翻譯教學活動效果之提升。
(四)翻譯與文化科技及產業政策研究
傳統翻譯之研究或推行,多限於語言或文學領域;各項理論探討與實務訓練,以追求提昇個人的相關才識經驗為主。然而,從較廣闊角度來看,翻譯工作的推行更影響到文化的傳遞與交流、經濟與科技的發展,對於國家社會的現代化,有重要的影響。尤其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,全球化浪潮衝擊之下,國際競爭日益激烈,如何配合經濟變遷、科技進步,以及資訊網路的發達,在文化、科技、產業政策的層面,推動以翻譯帶動國家現代化,將是未來翻譯研究的重要課題。本所將加強與校外機構合作,進行翻譯產業研究。
(五)畢業後職涯發展
畢業生就業狀況極佳,包含自由譯者,就業率達100%,且從事與翻譯相關工作者達八成。大都能發揮專長與所學,依照自己的生涯規劃就業。本所博士班畢業生任教於國內各大學翻譯和外文系所,而碩士班畢業生則遍佈政府部門、出版社、翻譯公司、會展公司及各相關產業,提供口筆譯專業服務,聲譽卓著。本所亦將持續追求卓越,為健全國內翻譯學術發展與提升翻譯專業水準而努力不懈。由於國內大學普遍設有翻譯課程,但具備翻譯專長及經驗,又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甚少,因此本所博班畢業生就業狀況亦稱順利。畢業學生皆能於各大學順利獲得教職。本所部定期舉辦專題講座,邀請校友返校演講,並於演講同時舉辦邊活動,聯繫校友感情,凝聚共識。